一、工作思路和具体措施
(一)抓住“关键少数”,提升依法行政意识。一是深入实施“八五”普法规划,制定《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23—2025年)》和《2024年度行政执法人员培训(轮训)计划》,2024年全年共组织和参加线上线下各类业务培训68次,全体在编职工参加国家工作人员学法考法,持续提升执法能力和业务素质。二是开展主题普法活动10次,组织“一月一宣传•城市管理宣传月”活动1次、“法制进社区(小区)”活动2次,常态对临时摊位、门店开展宣传,全年累计发放宣传单5万余份、宣传册1万余册、宣传折页1.5万余份。三是组织开展领导班子成员旁听人民法院庭审活动1次。
(二)压实工作责任,强化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统筹。一是由局主要领导召开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专题部署会,制定并印发我局《法治政府建设重点工作安排方案》,对综合行政执法法治建设开展调研,并撰写《法治宣汉建设研究--综合行政执法法治建设调研报告》,直面我局在执法过程中遇到的成效和问题。二是开展“1+ 8”示范试点成果推广运用情况。制订并印发我局《全面推广“1+8”示范试点成果实施方案》,制定我局法治账图,并向县委依法治县办报送《关于“1+8”示范试点成果推广运用工作情况的报告》,及时报送我局推广情况。三是制定印发了《宣汉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关于开展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试点工作的方案》,在全局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三)规范行政决策,健全依法行政制度体系。一是严格落实《达州市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达州市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规定》《达州市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配合县司法局报送我局年度重大行政决策目录和规范性文件制定计划,并进行规范性文件、重大行政决策实施后评估,做好规范性文件备案监督和定期清理。二是制订并印发我局《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制度》,每月向县司法局报送“行刑衔接”台账。三是我局聘请四川图南律师事务所律师向小均为法律顾问,充分参与到我局重大行政决策和重大案件的审查讨论中。2024年,我局法律顾问共参与规范性文件、行政协议、合同的合法性审查13件,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行政执法案件的专题讨论5件,出具法律文书的《法律意见书》4份,参加重大案件集体讨论会议8次,参加重大案件合议会议14次,代理诉讼案件4件,法律知识培训1次。
(四)顺应发展要求,纵深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聚焦解决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办事难点堵点问题,我局根据群众需要,在宣汉县城市建成区内划定临时摊区5个,并做了系列摊区入驻准备工作。一是摸清底数,登记备案。深入走访摸排,建立周桥社区流动摊贩基础信息台账,登记在册流动摊贩73个,发放报名备案通知,收到报名登记表64份,其中低保、残疾、退役军人等特殊群体13份。二是加强宣传,扩大影响。大力宣传摊区设立意义、商贩入驻条件,引导群众正面认识,提高群众知晓率和参与度,争取群众支持理解,加强流动商贩入驻摊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因人施策,公开摇号。按照“公平、公正、公开”和同等条件下特殊群体优先的原则,实施公开摇号,接受群众现场监督,确定入驻临时摊区的具体摊贩及对应的摊位,发放信息登记备案卡、办理健康证明。
(五)优化营商环境,依法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环境。一是及时清理规范性文件,完善落实合法性审核与公平竞争审查衔接联动机制,促进公平竞争审查程序落实到位。全面清理政府规章设定的不合理罚款规定,进一步规范和监督罚款设定与实施。二是蒲江街道牵头对入驻便民服务摊点的流动商贩进行积分考核,县市监局、县综合执法局等部门协助配合,采取定期或不定期考核检查、联合执法等方式,严格规范经营时间、设备、秩序及摊前“三包”责任。三是动态管理促规范。定期开展经营需求人员摸排工作,严格入驻商贩资质审查,建立健全流动商贩动态管理台账,充分运用考核结果,对违规经营、考核不合格商贩进行清退,倒逼商贩自觉规范经营。
(六)加强执法监督,推进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一是制定并印发我局《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23—2025年)》《2024年度行政执法人员培训(轮训)计划》,拟定培训(轮训)台账,成立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计划工作领导小组,将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计划落地落实。二是常态开展人民群众最不满意行政执法突出问题承诺整改工作,专题学习《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处罚裁量权适用规定》,全面落实行政裁量基准制度,办理执法案件严格对照该文件的自由裁量权标准开展案件查处工作。三是积极推行并在政府网站公开我局行政检查“一目录、四清单”,精准高效监管执法。通过以上措施,有效提升我局行政执法人员的素质和业务能力。四是深化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今年我局对乡镇开展执法监督3次,培训指导2次。
(七)完善配套制度,提升行政复议与应诉工作质效。依法履行行政诉讼负责人出庭应诉职责,2024年我局在万源市人民法院有2起行政诉讼案件,均有我局相关负责人参加庭审应诉,并向万源市人民法院提供完整负责人出庭应诉资料,让行政相对人能与负责人面对面的对案情进行讨论和辩护,有效保障了行政执法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八)主动接受监督,不断加大政务公开力度。一是聚焦解决政务透明度不够、依申请公开办理不规范等问题,全面加强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规范政府网站建设管理,做到法定公开事项主动公开到位。二是严格落实依申请公开办理流程,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加快推进政府网站、政务新媒体、政府公报等平台载体数字化建设。三是及时在政府网站公开我局政务信息,2024年,我局共公开政务信息51条。同时举办2024年“政务开放日活动”,邀请党代表、人大代表、企业代表、群众代表等参加,主动接受群众监督,让群众更加了解我局工作,争取到广大人民群众对我局工作的支持和理解。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综合执法和城市管理是相辅相成的,在城市管理过程中,维护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过程中,工作琐碎繁杂,每日面对的是固定和不固定的执法对象,经常在市民市容环境需求和商贩百姓民生做选择题和判断题,在平衡和兼顾两者的同时,就容易产生利益和立场的冲突。在执法过程中,就容易产生把注意力放在执法效果上,在执法过程中,由于执法对象素质的良莠不齐,如果不重视与利益冲突者的沟通技巧和执法方式,容易激化矛盾,把履职行为转化成个人恩怨,给执法工作带来巨大阻力。
三、下步工作打算及工作建议
提高队伍的道德素养,有严格依法办事的素养,要有公正执法、敢于坚持正义、刚正不阿的品德。要有强烈的责任心,以对人民负责、对法律负责、对事实负责的信念。重视执法方式和技巧的培养,要转换执法方式和执法效果,从“刚性执法”向“柔性执法”转换,执法效果从“行政效率”向“社会效果”转换,注重从队伍建设、执法行为、服务措施等方面下大力气、下苦功夫,“精细化”管理成为常态,改变过去行政执法实践中,有的执法主体过于追求解一时一事的“行政效率”,以“风平浪静”的执法效果来凸显其效果。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文明执法,规范执法,切实加强对法律法规等相关知识的学习,特别是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培养辨证思维的能力,培养调查取证和分析研究的能力,通过案件探讨和交流等方式提高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以期我们在执法过程中正确适用法律进行定性和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