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做好城区夜间道路交通安全管控工作,全面提升夜间见警率、管事率,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宣汉县公安局进一步深化夜间整治行动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为群众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自9月份以来,开展夜间交通秩序整治累计查处酒驾37起,无证驾驶15起,工程运输车违法行为75起,乱停乱放6522起。
一、下好源头“关键棋”,隐患排查再抓细。一是走访客货运企业。组织警力深入辖区客货运企业调查摸底,及时了解企业安全管理制度以及主体责任落实状况,健全完善重点车辆基础台账,并逐车检查车辆保养、安全技术、GPS动态监控状况,逾期检验、报废状况以及车辆违章处理、驾驶员资质状况等,对于检查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及时下发隐患整改通知,督促企业按时整改到位。二是警示重点人员。通过上门走访、电话告知等方式,对隐患车辆的车主开展“一对一”提示警示,重点提示未检验、未报废车辆上路行驶的安全风险和法律责任,督促及时办理检验报废。三是摸排隐患道路。根据辖区夜间道路交通特点,组织民警深入辖区重点路段、施工路段以及急弯陡坡、低洼等存在安全隐患的路段进行走访排查,针对隐患路段安全防护设施、警示标志以及整治不到位等状况逐一建立台账,并上报相关部门。
二、下好路面“防范棋”,违法整治再升级。一是突出重点时段。以夜晚19时至23时为重点时段,采取“突击检查死守严防”的工作手段,加大对过往车辆涉牌涉证、酒驾醉驾、毒驾、超限超载、疲劳驾驶等严重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提高检查密度和频率,有力震慑夜间交通违法行为,消除整治“死角”。二是优化勤务模式。针对夜间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现状,积极探索和研究夜间查处违法的有效手段和模式,按照“勤务跟着违法走,警力跟着防控走”的思路,统筹安排夜间管理警力,把警力和防范工作措施向违法多发和事故易发路段延伸,延长夜间巡逻时间,提高夜间路面见警率。三是强化部门联动。会同县交运局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县城管综合执法大队联合开展城区道路交通集中整治行动。行动中,各部门联勤联动,分工合作,重拳出击,对机动车乱停乱放,摩托车超员、非法载客、安装雨棚、不戴头盔,商贩占道经营,货车、渣土车超限超速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进行集中查处。
三、下好宣传“引导棋”,营造氛围再浓厚。一是坚持源头引导。组织城区快递、物流配送、在建工地行业负责人召开交通安全约谈会,通报了各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性解读相关道路交通法律法规等方面,告诫项目负责人要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从思想深处加以触动,教育引导行业驾驶员自觉抵制违法行为。二是坚持常态引导。发挥阵地优势,在违法处理窗口摆放交通安全宣传展板、发放交通安全宣传手册等,面对面给群众讲解酒驾醉驾的事故教训和代价,深刻教育驾驶人汲取事故沉痛教训,自觉遵守交通法律法规。三是坚持舆论引导。通过微博、微信、互联网等媒体平台,结合夜查行动工作开展交通安全宣传,及时曝光典型的夜间交通违法行为,普及群众夜间交通出行常识,倡导广大驾驶人自觉守法、文明出行。
四、下好执法“规范棋”,队伍形象再提升。一是规范民警执法行为。积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夜间执法规范教育,要求民警、辅警始终坚守“理性、平和、文明、规范”的执法理念,将严格依法实施处罚和文明执勤有机结合,在对当事人违法行为依法进行处罚时,耐心宣传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夜间交通违法行为的危害性,让违法驾驶人认识到自己违法的严重性,从而主动抵制交通陋习,保护自己和他人交通安全。二是注重执法安全防护。高度重视夜间执法安全,反复提醒民警、辅警在执勤时提高安全防护意识,严格按照程序规定和操作规范佩戴安全防护装备,夜间巡逻执勤时开启警车警灯,科学设置检查点和警戒区域,规范设置安全警示设施,最大限度的保障民警夜间执勤时的自身安全。三是加强夜查检查监督。在组织夜间交通秩序整治行动时,坚持提前提出夜查要求,明确责任人,细化防护措施,并落实干部带班,边执勤边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指导督促各执勤点加强执法安全防护,确保夜间执勤执法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