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 >> 要闻动态 >> 工作动态 >> 正文

挺进巴山深处的脱贫天路

来源:县交通运输局     发布日期:2019-07-25     点击数: 人次

这条路,是五彩的画笔,勾联起一个又一个景点,旅游专车开进了峡谷,人们尽情享受着这大自然的馈赠;这条路,是致富的钥匙,一片片种植基地规模化发展,中药材等特色产品运出了深山;这条路,是幸福的纽带,土家族的歌舞绽放出前所未有的活力,片区群众的笑颜无比灿烂。

“山路不只十八弯”拍摄:张军.jpg

这条路就是巴山大峡谷景区内环线,她凝聚着一股神奇的力量,像一道光,照亮了片区群众脱贫奔康的方向;以该路为原型创作的歌曲《山路不只十八弯》在全国唱响,演绎了“一条路红了一首歌,一首歌火了一片景,一片景区富了一方人”的生动故事。

然而,建设这条路,却经历了许多难以想象的艰难。

巴山儿女显壮志

宣汉县巴山大峡谷,幅员105平方公里,辖龙泉、渡口、三墩、漆树等4个土家族乡,有近7万土家族群众聚居于此。片区内群峰逶迤、峡谷纵深,山险水秀景奇,自然资源丰富;曾经樊哙屯兵、薅草盛行,历史文化、人文风采深厚,但由于交通发展滞后,一直以来,老百姓守着“金钵钵”过着穷日子。

“宁愿苦干,不愿苦熬”。近年来,宣汉县委、县政府积极响应党中央精准扶贫号召,带领全县人民,聚焦深度贫困的巴山大峡谷片区,吹响了脱贫攻坚的集结号和冲锋号。

为揭开巴山大峡谷神秘面纱,推动片区旅游产业、中草药种植业等规模发展,实现少数民族聚居区群众脱贫致富,宣汉县委、县政府决定从交通基础设施上率先突破。

踏破铁鞋绘蓝图

巴山大峡谷属喀斯特岩溶地貌,片区内峭壁丛生,资源广布,群众居住极为分散,要兼顾资源开发、自然生态和群众出行需求,对道路交通的线型、标准和走向设计等均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为此,宣汉县交通运输局派出由技术人员组成的勘测设计队伍,与当地乡、村、社干部一道,在峡谷峰丛中进行了实地踏勘。由于不通公路,他们白天背上沉重的测设仪器,顶着烈日或阵雨,徒步淌过一道又一道溪沟,翻越一座又一座山峰,穿过人迹罕至的老林区,有时攀上峭壁和悬崖,有时下到昏暗的谷底,详细记录着周边环境,反复对标线路走向;他们饿了就拿出零食和干粮,就着山泉水果腹,累了就找块大石头靠靠;晚上大家还要对白天踏勘的情况进行汇总和讨论。经过近三个月的艰苦奋战,勘测设计人员们踏破了40多双胶鞋,磨破了300多双手套,习惯了被蚊虫叮咬、被荆棘划伤,硬是在这片沉寂的大山里描画出了76.7公里内环线、217公里外环线两条道路的蓝图。

铁军出击强战斗

2017年1月,随着巴山大峡谷的第一声炮响,总投资3.6亿元的内环线一期工程43.7公里建设正式拉开战幕。为确保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和强力推进,宣汉县委、县政府组建了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县交通运输局由1名年富力强的分管领导挂帅,4名经验丰富、业务能力强的技术人员组成项目监管小组,长期驻扎在工地一线,同监理人员、项目管理人员一道,一边督促指导工程建设,一边为施工作业出谋划策,一边积极搞好协调服务,餐风饮露,披荆斩棘,徒步往返在各个施工作业点和驻地。汗水湿透了衣背,骄阳晒黑了肌肤,风雪刺痛了脸庞,他们也浑然不顾。

11.jpg

金戈铁马凿天路

内环线属新建道路,许多路段都要途经悬崖峭壁、深沟纵壑,地质结构复杂,施工难度极大,且要充分保护原有自然生态,施工技巧要求极高。任务艰巨,使命光荣。工程建设的战斗打响后,迅速集结了施工队伍7支,各类机械设备80余台,参建人员320余人,原本沉寂的峡谷深山,擂响了凤凰涅槃的战鼓。

“倒开门”,顾名思义,崖壁陡峭,直上直下,海拔高度落差450米;该处山体以碎石、块石为主,碎石主要成分为灰岩,含少量砂岩,强度高,级配不良,结构中密,架空现象不明显;要实现道路连通,需爆破开挖土石方约55万方,建设回头曲线18个。在爆破开挖施工中,钻孔卡钻现象经常出现;爆破炮孔的布局、炸药的用量等关系到自然生态保护和路基边坡、上下层级的稳定;爆破后临空危石较多,高空排危安全风险很大。为顺利完成爆破作业,每次爆破都要制定具体方案并严格按照方案执行,实现了高水平、高质量爆破。机械施工更是困难,大多时间人和机械都要悬在半山,恐高症人员根本不能胜任,机械操作手工资从每月6000元涨到8000元,但是很多人到现场看了一眼就走了;为了让机械操作人员克服恐惧,交通局驻段技术员积极做好机械操手的心理疏导,并现场陪同指挥,步步推进,尽管如此,临空危石垮方险些伤人的事还是多次发生。回头曲线施工中,为保证上下层级作业人员安全,3次修订施工方案并召开协调会,最终拟定通过实行轮休和昼夜交叉作业的方式推进施工。就这样,在全体参建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硬是在短短三个月内完成了该路段路基建设,形成了“山路不只十八弯”新的景致并亮相2019年中央春晚,让人叹为观止!

困难面前,从未停止战胜的脚步。受施工条件的限制,施工机械、原材料只能通过原有的简易公路运输,但由于原有公路系当地群众自发修建,路面较窄,多数路段路肩及挡墙采用干砌片石,稳定性极差。特别是磨槽弯处,仅有一条3米宽的机耕道从半山悬崖穿过,大型机械设备要从此通过,既是对安全的考验,又是对技巧的挑战,施工单位采用工字钢架钢板搭建临时便桥,每过一次都是心惊胆战,慎之又慎。峡谷内的天气说变就变,常常会毫无征兆下起大雨,原材料运输必须要集团作战,先用大车运至一定位置,然后通过小车转运,前面用挖机拉,后面用铲车推,在这样艰难的条件下,一个标段仍旧创下了2天储备1000吨原材料的记录。

质量面前,绝不降低丝毫标准。内环线全路段挡墙12万立方米,高挡墙、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是工程质量控制的管理难点。为实现工程建设质速并进,一方面坚持就地取材,节约运输时间,并充分发动当地群众参与到工程建设中来,强化技术培训,增强建设力量,17个月便完成了建设任务,比计划工期提前了半年;另一方面,针对该地区白天和黑夜、秋天和冬天气候温差大的特点,交通驻段技术员和现场监理员对每个分部分项的施工方案都要进行严格审核、多次优化,并通过现场收集相关技术参数,适时调整施工工艺和混凝土配合比,使工程质量得到有效控制和保障。

筚路蓝缕,玉汝于成。经过一年半艰苦卓绝的战斗,蓝图变成了现实,巴山大峡谷内环线盘旋挺进,路自成景、路景相融、路业相生, 巴山大峡谷片区绽放出了无比强劲的发展活力。该路建成投入使用以来,片区内药农年净增收500万元以上,巴山大峡谷景区日均游客量达1.5万人,9万贫困群众特别是近7万土家族贫困群众成功脱贫。

大地上的五线谱,拍摄:张桂云.jpg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