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汉乡村振兴简报(第5期)
导读目录
●经验做法
县乡村振兴局力“四心”树“四新”持续发力教育整顿见效
东乡街道“一村一项目”擦亮乡村振兴底色
庙安镇推行“123”工作法振兴产业助农增收
●工作动态
共谱山海深情擦亮协作品牌
●简讯
●政策宣讲
经验做法
宣汉县乡村振兴局力“四心”树“四新”持续发力教育整顿见效
2022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关键年,该局以“四心”教育成果检验工作成效,继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改善群众生活,促进脱贫群众增收,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再上新台阶,促进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一是聚焦“尽心”落实监测帮扶,盯紧“新目标”。紧紧围绕实现固脱贫成果后评估考核取得“好”等次、争创全省“乡村振兴成效显著县”目标,紧绷年初到年终工作压力,不懈追赶工作高质量,确保年初计划有高度、年中推进有进度、年终成效有深度。紧盯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三类重点人群开展“三大排查”工作,精准确定监测对象,将有返贫致贫风险和突发严重困难农户及时全部纳入监测范围,及时分类落实救助措施,把返贫致贫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近期由局分管领导统筹、信统股4人分片到各乡镇(街道)摸排风险点,为上半年集中开展全覆盖排查提供参考样板,确保稳定消除返贫致贫风险。二是聚焦“贴心”持续稳增收,体现“新追求”。提高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比重,加快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强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作用,发展一批能更多带动就业的特色优势富民产业,完善联农带农机制,着力提高脱贫人口家庭经营净收入比重。聚力结合“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加强项目包装和资金争取,启动打造“胡家—毛坝—红峰”乡村振兴示范片、君塘乡村振兴旅游示范片。3月初,首批衔接资金近600万元用于就业扶持、6331万元用于产业发展等,预计脱贫群众年均增收300元左右。三是聚焦“雄心”加大支持力度,兑现“新高度”。起草48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实施方案,统筹整合各类资源,组织实施一批补短板促发展项目,增强自我发展能力,让脱贫基础更加牢固、更可持续。组织开展搬迁群众就业帮扶专项行动,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融入、逐步能致富。加快编制农村人居环境专项整治规划,深入实施农村厕所、污水和垃圾治理“三大革命”,开展“美丽宣汉f宜居乡村”建设行动,全力争创5个全省优秀重点帮扶村,让农村成为民富业兴景美的幸福之地。目前,已下达人居环境整治项目资金3241万余元,在易地搬迁安置区(点)、脱贫村拟安装太阳能路灯2345盏,实施完成污水管网整治、污水处理、院坝硬化等任务。四是聚焦“戒心”落实举措见效,筑牢“新形象”。发挥干部职工工作主动性、能动性,杜绝初心不牢、担责缺位、落实溜号现象,以铁的手腕整肃队伍、凝聚向上正能量,坚决按照县委、县政府部署,让全体干部职工自觉戒掉懒惰、懈怠、出工不出力、出力没效率的“躺平”过日子,以严的纪律约束执行力,以过硬作风推进工作举措落实不打折扣,扎实落实好深化东西部协作、乡村振兴示范、中省定点帮扶、“万企兴万村”等工作任务,为争创全省“好等次”等工作任务,营造干净、担当、清廉队伍。(县乡村振兴局)
东乡街道“一村一项目”擦亮乡村振兴底色
为认真落实县委“一村一项目f党建引振兴”工作,东乡街道立足资源、区位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擦亮特色品牌,以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为加速争创全国“百强县”、勇当达州振兴“主力军”注入强劲动能。
一、组织为基助项目建设。一是强化组织保障。成立扶持发展农村新型集体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党工委主抓、行业部门主责、村(社区)主推的工作格局。二是强化后备力量。广泛吸纳致富能手、创业能人、大学生20余人进入村(社区)两委班子,积极引导在外乡贤10余人返乡创业,招商引进四川浓腾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四川省珍农人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助力乡村振兴建设,并建立共建共治共享机制。三是完善管理机制。建立健全东乡街道乡村振兴工作奖惩机制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管理与监督制约机制,指导村集体经济组织健康运行发展。
二、计划先行明产业方向。一是摸清家底统一规划。东乡街道深入涉农村(社区)调研摸底,全面掌握村级组织建设、发展现场、产业基础,统计建立管理台账和项目库,从发展特色农业实际出发,对全街道进行长远规划,坚持保护、发展和建设“三位一体”原则,统筹推进农村产业发展。二是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确立以优质水稻、富硒柠檬、三河蜜柚、玉芽白茶、农业观光示范园等几大特色产业为主的产业发展格局。同时,各村党支部基于一村一特色、一村一亮点编制年度计划,申报村自主经营、对外招商或租赁特色等项目11个,预计收益1135万元/年。三是多措并举带动致富。明确“一村一项目f党建引振兴”工作职责分工,细化工作任务,为各村推进项目建设提供决策依据和基本遵循。健全同等条件下脱贫户优先用工机制,同步规划项目与集体、脱贫户、群众的“1N”利益连接机制,实现集体收益共享的多赢局面。
三、产业主导亮致富底色。近年来,东乡街道以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坚持“因村制宜、分类指导”原则,主导产业引导,“三个一批”巩固脱贫攻坚成效。一是建成推进一批。依托“果、茶”优势产业,规模栽植了柠檬3000余亩、白茶2600亩、蜜柚3000亩,建成富硒柠檬、三河蜜柚、玉芽白茶三大主导产业示范基地;铁溪河村建成高标准农田300亩,成功打造集农业体验、亲子互动为一体的乡村近郊旅游示范点“巴乡水岸”,既成功增加集体收入,又带动群众共同致富。二是巩固提升一批。磨峡村与浙川东西部协作打造集观光、采摘、休闲于一体的农旅综合示范园,形成“示范基地合作社农户”产业发展模式,将优势柠檬产业延伸到原大石片区,推动特色产业集中连片、规模发展;红界村大力整合涉农项目资金,有序推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改善,倾力打造综合性高标准“白茶柠檬”千亩产业园区。三是策划发展一批。桐油村和大梁村交通便利,运输成本低,将重点发展特色牲畜养殖项目。已投产运营猪场4家,依托“企业基地农户”产业化生产经营模式,激活当地饲料和农产品生产销售。(东乡街道办)
庙安镇推行“123”工作法振兴产业助农增收
庙安镇党委政府推行“123”工作法,抓早抓实春耕生产工作,大力发展“脆李大豆”套种模式,推动大豆增种增产,促进脆李提档升级,助力群众增收致富。一是紧盯“一个”目标,抓实工作部署。紧紧围绕“增加群众收入”这个目标,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做大产业规模。成立庙安镇春耕生产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春耕工作方案,召开全镇春耕生产动员会、培训会,全面部署春耕生产工作,实行镇村干部包片制度,分村(社区)落实工作责任,将农业生产目标落实到组、到户、到地。目前,全镇已整治撂荒地170余亩,翻耕土地5000余亩,全年将建成脆李大豆标准化种植示范片5000亩。二是聚焦“两项”重点,强化宣传引导。建立春耕生产宣传机制,充分运用“村村响”广播、村务公开栏等载体加强宣传,制作标识牌、宣传展板40余幅广泛宣传引导;落实“三个一”工作机制,组织驻村干部进村入户召开院坝会100余场次,宣讲春耕生产、撂荒整治、李树套种大豆等政策,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份,激发群众抓好春耕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种植技术指导,积极对接农业专家开展农业技术培训,以“理论教学﹢实操实训”模式对农户进行集中授课,开展党员入户耕种技术指导,不断提升农户种植水平。目前,已开展农业技术培训10余场,党员入户500余次,惠及农户2000余户,全力推进春耕扩面增产。三是注重“三类”结合,助推产业升级。立足资源禀赋、区域优势,以脆李种植为龙头,将“春耕生产、大豆种植、脆李提质”三类工作有机结合、一体推进。充分利用李树套种大豆节约土地资源、增加大豆产量、优化脆李品质的优势,采取示范带动全面发展模式,进一步加大对李树套种大豆的资金、技术、物资支持力度,为农户发放大豆8000斤,筹集化肥、农药等物资100余吨。针对种植模式、技术要点等关键环节,编印《李树管理及病虫害防治》《大豆栽培技术指南》等宣传要点,送到农户家中,让村民一看就懂、一学就会,目前,已发放种植技术宣传单3000余份。镇党委拿出10%的分值,对镇村干部实行大豆种植工作目标任务考核,将种豆工作分阶段进行考核;实行每日统计数据,每周通报情况机制,对完成进度按比例进行加、减分,对工作落实不力的领导干部进行追责问责,确保圆满完成“春耕生产、大豆种植、脆李升级”三大任务,推进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庙安镇)
工作动态
共谱山海深情擦亮协作品牌
东西部协作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重要抓手。宣汉抢抓发展机遇,立足特色资源优势,加大项目引入力度,推动产业提质升级,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东西部协作的契机下,如何立足特色资源、加大项目引入力度,是推动产业提质升级的关键。在该县大成镇一家养殖场里,业主王朝富正忙着打理圈舍,准备迎接新的一批“蜀宣花牛”。大成镇作为“蜀宣花牛”主要养殖区,过去以散户养殖为主,没有统一的饲养标准,出栏肉牛品质差异大,一度制约了当地肉牛产业发展,直到浙江舟山援建落户“蜀宣花牛”种养循环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入驻的养殖场带来了转机。
同越牧业有限公司从饲料的加工、撒料机、喂料机、清粪都是机械化的,通过大数据平台,让公司更精准、更科学饲养。通过采取集中化、规模化养殖模式,大成镇逐渐形成集农业种植、牧草饲料加工、蜀宣花牛养殖、线上线下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机制,打破了宣汉肉牛产业精深加工链薄弱的困境。继续加强与浙江舟山的对接合作,引入屠宰及肉质品加工企业,不断完善蜀宣花牛产业链。在达州普光经济开发区,浙江正凯集团“先进智造产业园区”百亿投资项目正式落地宣汉,首期投资120亿元以天然气为原料的120万吨乙二醇,10万吨电子级碳酸二甲酯项目,计划于2026年底建成投产,预计实现年销售收入80亿元。正凯集团响应国家东西部协作的号召,在这里开发120万吨乙二醇,年产10万吨碳酸二甲酯项目,也是对天然气资源深度的开发及利用,在给企业带来效益的同时,助推当地经济发展。随着新一轮东西部协作全面开启,城市之间在合作领域和模式上也有了新的拓展,东西部(舟山f达州)陆海联运共建项目、“达舟号”特色科技健康和人才合作项目陆续启动。
达州市东西部协作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表示,将聚焦舟山所能和宣汉所需,围绕产业互补、产销互通、人才互动、劳务互派、科技互融,争取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协作新体系。(县乡村振兴局)
简讯
●为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工作落细落实,3月18日,蒲江街道洋烈社区党委、村委会、驻村工作队组织配合达州市中心医院义务就诊活动,为社区群众开展健康咨询,免费医疗服务和测血糖、量血压等。社区干部、驻村工作队积极宣传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有关惠民政策,吸引广大群众前来咨询、就诊,共为社区群众量血压125人次、测血糖103人次,发放宣传资料250份等。(宣汉二中城关学校、煤安中心)
政策宣讲
●2022年省委一号文件突出三件大事、抓好五个重点、强化四项保障。突出三件大事:粮食安全、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耕地保护。抓好五个重点:农业科技创新、103现代农业体系建设、美丽四川f宜居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强化四项保障:党的领导、投入保障、要素保障、深化农业农村改革。(信息来自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
宣汉县乡村振兴局
2022年3月22日